地球村在地化

做個符合時代潮流的地球村人: 關心國際事,關注家鄉事,關切周遭事!







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

2010世界博覽會在上海

半個月前灣區加入了2010世博會的倒數計時,花了近10年籌備的博覽會在5月1日正式開鑼,這天不僅是中國圓夢的日子,第一個由開發中國家所主辦的世博會,185天的展期也是全世界矚目的一場盛宴。

世博會是大國展現國力的場所。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在倫敦召集第一屆世博會,140天展期間吸引604萬人。展場的佈置不採維多利亞時代的富麗精工建築風,而是用4500噸鋼和10公頃玻璃,建造寬518公尺,高30公尺的「水晶宮」,震撼一時。此後,每屆世博會的主辦國皆有建築上創新。例如,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,羅素設計了僅用18個月建造的「工業宮」,是當年最大的圓頂大廳建築,頂高83公尺,直徑110公尺,面積7萬平方公尺,評為世界第八大奇觀。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艾菲爾鐵塔至今仍是巴黎的象徵。位於舊金山的「藝術宮」也是1915年舊金山世博會的重要展品。

各國在世博會的新科技展品,往往將加速行銷與應用,例如貝爾發明的電話首次於1876年費城世博會展出後普及全球;或者反應的是當代的重要夢想。60年代美俄兩強的太空競賽,在1967年加拿大蒙特瑞世博會中也一別苗頭:「蘇聯館」中展示1961年蘇聯成功繞地球一週的太空船。「美國館」則展示了「仿月球」展品,首創以高達123英呎的升降梯讓遊客參觀仿月球奇境,透露出美國登陸月球的大夢。這個大夢也在兩年後1969年實現。1970年大阪世博會上,美國館中隨即展示由從月球上帶回的月亮石,展現美國登陸月球的成就。21世紀人類的最大困難來自地球暖化問題,上海世博中42個外國自建館,因應「綠能環保」的新普世價值,各國家館的建築也充滿對城市發展的創想。

籌辦世博會需要龐大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所以向來是「大國的事」。19世紀時主辦國家有:英國兩次、法國四次、美國兩次,維也納和荷蘭各一次。20世紀前半世紀,八次展期超過半年的世博會,法國有三次、美國五次;後半世紀10次展期超過半年的世博會中,美國四次、日本四次、加拿大和澳洲各一次。從這個數字也應證了國際政治在百年來實力的消長,崛起中的國家也以成功籌辦作為擠身大國的象徵。

每屆世博會都是全球的盛事,往往帶動主辦國相關產業的加速發展,及廣大觀光人潮。目前人數最多的紀錄是6422萬人參觀1970年日本大阪博覽會。其次是1964年美國紐約世博會,有5167萬人次。1967年的加拿大人口僅2100萬,而蒙特瑞世博會人潮卻有5031萬人。上海世博會才開鑼已創造一個紀錄: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,是歷屆之最 。 上海市在未來半年也將是全球談論度最高的 城市!



(張惠玲,老中論時事專欄,老中新聞 News for Chinese ,20100501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